19 February 2017

初创阶段先从身边拉人“投江”

虽然“投江”15年,但真正创业是在06年。沪江前五年主要是个人网站运作方式,大家兼职做事,06年开始公司化运营。当时团队只有8张转椅上的8个人在小区里打拼,负责技术的也只有1个人,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招人。

初创团队招人是比较难的,大多数求职者对初创公司缺乏信心和安全感。沪江的做法是先在自己周围寻找合适的人,从同学、亲戚、朋友中入手,从这些人里找到我们足够了解,也能够认可沪江发展理念的人,邀请他们加入团队是双赢的方法。

另外,沪江前5年一直在做社区,社区里有很多优秀的人,他们平时就在使用沪江的产品,对社区有深厚的感情。我们把他们拉到团队中来,他们很愿意加入,对公司的认可度也很高。早期有好几位同事都是从沪友发展成沪江正式员工的。业务、教学、技术研发持续会有新伙伴加入进来,我们目前已经有近1700名员工,今年的大合照是用无人机拍的。

大环境和用户共同驱动沪江公司化运营

06年,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推动着沪江要往前走一步,必须要公司化运营。从大环境来看, 06年左右是Web 2.0互联网发展风起云涌的阶段,豆瓣、土豆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站都在那时候冒出来,在线教育也会受到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。从人的角度来看,在做个人网站时,大家都是兼职,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,公司化运作可以把大家的精力聚焦。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数十万用户对当时带宽和服务器已经形成压力,这一块有持续性的支出,如果没有营收的可持续发展,我们只能维持现状,没有条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
所以简单来说,个人网站阶段是兴趣驱动,但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责任驱使着团队开始公司化运作,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
在产品上快速试错,在模式上精简聚焦

创业公司三年左右是一个坎儿,三年之内商业模式没有出来,死掉的概率很高,沪江在前三年在产品上快速试错,不断探索盈利方向,我们尝试了广告,针对公司的媒体增值服务等,但是08、09年金融危机导致很多机构预算收缩,把广告这一块支出给砍掉了,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。

我们开始思考新的模式和方向,要让盈利持续性增长,最后决定从2C个人产品层面突破。沪江09年开始尝试做网校,当时面临非常多的挑战,虽然有较好的用户基础,可在系统化教学上的积累还偏弱。战略方向明确了,公司把主要的人员都往这个方向集中,网校业务部门成立了,产品技术团队也很快开发出第一代产品。模式的探索和成长性的评估,这些都需要在实际中验证,整个09年网校营收占比10%左右。

在09年我们还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,全面缩减广告业务向网校转型,要知道那时候广告业务占了当时沪江营收一大半。但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讲,没有办法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,我们要聚焦。这个决定对沪江而言非常关键,虽然之后一定时间内营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,但是我们对后续的发展充满信心。经过2,3年左右的时间,转型效果就慢慢出来了,3年之后我们网校在PC端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。这个探索具有一定普适性,3年左右能不能摸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增长的路是非常关键的。

可是在PC端业务发展还不错的时候,碰到另外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移动化浪潮汹涌而来。很多人考虑到手机那么小的屏幕,广告放不了几条,转化效果不会很好,移动互联网不会怎么样。时代会让很多人看不到,更没有什么人在教育上面从PC转型做这个,我们当时好不容易挨过来,开始成为一家盈利的公司,可是移动来了,该怎么办?我们最后只能再做一个决定:移动转型。

在未来的三年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教育公司。这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,最难的不是提出这个概念和构想,而是举公司之力都找不到一个做移动的人。所有的人都被绑在PC上面,没有移动产品,没有移动运营,懂移动教育的人更是没有。

但是时至今日,我们很庆幸的讲,我们这一次又成功了。因为给大家看一个数字就知道,在2012年、2013年沪江只有一千多万用户,今天已有过亿用户了,在过去的三年当中,我们用户量接近十倍的增长。如果不是抓住时代的趋势,怎么可能实现这种超越自身自重的增长呢?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我们很可能被移动互联网吞噬。

到今天为止,如果有人研究观察会发现,在三四年前,还有很多PC时代做教育,流量也很大的,今天不消失,也就是那个体量,起不来了。所以很多时候,很多人认为,谁谁谁把谁打败了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我们沪江也绝少亲手打败谁,打败它的是时代。杀死你,与你无关,只是因为你没有拥抱变化。我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,就是在做未来的判定,做出自己的调整,一切其实就悄然发生。

CCTalk研发过程中的三大技术挑战

CCTalk是沪江推出专注在在线教育的实时互动教育平台,CCTalk是我们创业以来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的产品。

第一,要搭建一个可扩展的,稳定的程序架构。我们原来的技术背景是偏Web的,但CCTalk直播是实时在线的产品,是完全不一样的架构。开发CCTalk经历了不同的阶段,在CCTalk的探索期,最先用flash来写,甚至用到Delphi开发,现在来看这都是很老的技术,但是当时是唯一可以做的选择。到了13年,CCTalk 3.0版本我们才正式把整个体系架构完全用C++实现,形成比较稳定的版本。

第二个挑战是做移动端CCTalk,14年CCTalk升级到4.0版本时碰到一个问题,除了PC端的CCTalk,我们还需要在移动端实现。当时技术研发方案还不成熟,大家心里没底,后来我们结合当时研发团队成员的状况,在比较短的时间组建了一个突击小组,用了三周左右的时间先把移动CCTalk的技术难点先摸一遍,快速实现了移动版的MVP原型。有了这个原型打底,后面Android以及iOS端的开发就能比较顺利推进了,包括后面我们也快速推出了基于iPad的老师授课版本。后来陆续又趟了移动端NDK的坑、音频不稳定、发热过大等,一路演进在解决问题中发展。

第三个挑战更内核一些,就是音视频的引擎,音视频编解码对直播影响是非常大的。如果压缩的比较好,使用的流畅性会很好。内核很关键,我们原来在内核这块用过第三方会议系统,到后面用WebRTC开源引擎,用下来发现这个体系很庞大,也不是为我们的场景量身定制的。后来我把这个内核引擎自己重写了,从客户端到移动端再到内核引擎,都在我们的可控状态。CCTalk一路发展过来,技术挑战性大,技术门槛也比较高,现在做教育直播很多会直接用云这样的第三方平台,但我们的理解直播是在线教育最核心的场景,我们必须要自己掌控这一块的技术。

当然创业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,但创业本身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过程。另外,一个好的架构,也不会一开始设计出来就是完美的,真正好的架构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,不断地演变,不断地迭代出来的,这个是我对系统,对架构的一点理解。

资本要用在刀刃上

2015年是沪江发展比较重要的一年,业务发展非常快,拿到了10亿的投资。这些资金将主要用在技术人才储备和公司建设上,技术上的投入又可以分成三个方面:

一、技术基础平台建设的投入,服务器集群化,包括网络带宽、运维体系、自动化体系等,我们理解就是打地基,以后要有更大的发展,地基一定要打牢;

二、围绕教学场景的投入,沪江是做在线教育的,怎么什么是在线教育的核心系统?从这个角度看,重点加强两个产品的技术投入,一个是CCTalk直播,另外一个是OCS课件系统;

三、面向未来的技术投入,就是我们现在基于大数据做智能化学习系统的投入。

教育行业的未来

沪江的愿景是让学习变得更简单、更公平、更快乐。我们坚信互联网教育是未来,沪江15年的发展见证了这个行业从萌芽到壮大不断蓬勃发展的历程。在线教育13年是个爆发点,有很多创业公司涌入,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风口。虽然今年大的经济环境不够好,但是教育这个行业是逆经济周期的,经济环境不好,大家反而愿意投钱去提升自己。

在经历野蛮生长的几年发展,互联网教育现在也进入了精细化运营的阶段,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,远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刻。教育行业现在还有大量的痛点问题,想象未来的学习和场景,还会有很多新的事物冒出来,可能完全不在我们现在能够想象的范畴里。

回顾历史,PC互联网是一代,移动互联网又是一代,现在又有更多新技术冒出来,像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技术,它们将在接下来的技术浪潮里引起教育的巨大变革。技术会不断变化,但教育的根本是什么,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。未来教育市场的赢家永远是那些能够与时俱进,满足用户需求的公司。产品为王,用户至上,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,谁就能赢得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