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nk
大多数创业者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同事,Ta 总是会问:「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跟 Google 一样呢?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跟 Facebook 一样呢?」这里的「一样」包括了工作方式、管理制度、人文 关怀和各种眼花缭乱的福利。
似乎只要拥有了这一切,创造下一个伟大公司就会变得唾手可得。似乎只有这样,顶级人才才会 聚集,自由的思想才会碰撞,绝妙的创意才会迸发。一旦大家对这样的标准产生了预期,就开始 变得无法容忍当下的种种问题。这就像看过了 NBA 球员训练的人对着一群小学生球员说,不要 练习基本功了,没用的,直接上团队战术配合。
有时候,我们必须回到那些伟大公司的早期几年,看看那个时候他们经历了什么,又是怎么做的。 我们一定要向伟大的公司学习,但不要简单学习他们如日中天的现在,而是要回到历史长河的早期, 看看风雨飘渺中的他们。因为那些东西,才是成就他们的关键,也只有那些东西,才对同样是早期 公司的我们有些许借鉴意义。
Google A 轮 2500 万美金没有花完就 IPO 了
很难想象今天可以有一家公司只融了 A 轮,烧了小几千万美金就上市的。但时光回到十几年前, Google 做到了。当年几个工程师用业余时间开发出来的广告系统,简直就是一台马力强劲的超级 印钞机,据说上线半年多就基本做到了公司层面的盈亏平衡。这样的营收能力也让 Google 底气 十足,可以去尝试各种「乌托邦式」的公司治理理念:20% 自由时间,弹性工作制、高度自主权、 无限量美食和零食、不开除人等等。
创新的本质是试错,试错的本质是概率,概率是需要成本的,这一点都不高大上,商业的本质一点 都不玄乎。当我们在羡慕 Google 的巨大创新能力时,也应该看到人家背后的实力支撑,而这恰恰 是关键的先决条件。没有 Google 印钞机的命,那就千万不能得它的「病」。
Google 免费午餐背后的单位经济计算
免费午餐是 Google 早期的一大亮点和价值观输出。国内很多公司纷纷模仿,档次也越来越高, 希望这样来「创造出下一个 Google 的氛围」。这是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据早期员工回忆, Google 提供免费午餐的初衷是节约大家的时间。一顿午餐如果外出成群结队最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, 对于时薪非常之高的 Google 员工来说这简直就是白白的生产力流失。提供一份 5-10 美金左右的午餐, 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事情,可以有效延长大家的工作时长。
这项措施提供之后,单位经济核算果然有提升,于是就一直保持到今天。后来免费午餐制度发展 到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吃「霸王餐」,而背后的逻辑是优秀员工的朋友也是优秀的,可以顺带招聘。 成本核算下来比使用猎头和挖人便宜多了,于是这个传统也保留了下来。果然一切都是数据驱动 和决策。
Facebook 早期并没有「连接全世界」的使命
记得有一次 Mark 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 Facebook 早期的几件遗憾之事时,他提到了使命感。 「连接全世界」的使命是公司发展到中期才出现的。Facebook 在创立的前几年还是一个校园 社交平台,各方面都比不上如日中天的 Myspace,那时候它这并不是一家有强烈明确使命驱动 的公司。
Mark 的原话大致是:「早期确实流失了一些绝顶聪明、才华横溢的员工,如果那个时候可以有 现在这样的使命感,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。」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,其实就是那些 不需要使命驱使而留下来的人,最终缔造了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。或者再换一个角度,那些必须 通过强烈使命驱使才能沉心做事的人如果留了下来,Facebook 还会是今天的 Facebook 吗?
Facebook 曾遭遇管理层全部离职
2006 年 Yahoo 曾提出 10 亿美金收购 Facebook,当时董事会里大多数董事都赞同,管理层 也一边倒地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价格和退出。只有 Mark 坚持不卖,以一人之力对抗了整个公司 高层的贪婪与短视。结果是一周之内,管理层居然全部离职,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 Mark 的不满。 那应该是 Facebook 历史上最绝望的几个时刻之一吧。后来 Mark 只好重新搭建管理团队, 公司也花了很久才从收购风波中走出来。
对比今天 3000 亿美金的市值,当年 10 亿美金简直就是九牛一毛。今天回头看过去,这次高官 集体离职事件是 Facebook 历史上的一次运气,那些需要清晰财务目标和短期利益的人被自然筛 选出去,留下来的人和之后加入的人都以更加纯粹和简单的目标奋斗,反而成就了一家世俗意义 上非常值钱和赚钱的公司。
Airbnb 和 Uber 是金融危机的受益者
共享经济可以如此盛行,除了它的资源利用效率、轻资产模式、超低边际成本外,还有一个很重 要的因素是,为什么人们会去共享?其实这个动机比这些商业逻辑更重要。就像罗斯福新政并没 有挽救美国,二战挽救了美国一样。
2008 年的金融危机成就了共享经济,解决了这个模式里最难攻克的问题:为什么?因为可以省钱。 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繁荣期,让很多人搬进了自己的房子和公寓里,买了大排量高性能的新款轿车, 在泡沫期里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消费有什么压力。
结果次贷危机的当头一棒,让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尴尬:缩水的收入、高额的房贷和车贷,共享 经济里的动力问题神奇地消失了。同时也由于金融危机,更多人愿意去租一间卧室或者搭顺风出行 来节省开支,于是供需双方的增量都非常惊人。历史性时机真的很重要。
在 Ping++ 早期时候,我们曾面试过一个自称阿里前 50 名员工。当时我们看到简历很不解的事情 是,既然是这么早期的人应该实现财务自由了吧,为何需要出来发简历找工作呢?后来见面细聊才 知道,他在阿里的时间很短,在湖畔公寓工作过,当时感觉这家公司很混乱、不规范,领导像骗子, 产品也没有起色。他感觉肯定做不大,于是股票到期就全部卖了走人,去了一家更规范更高大上的 公司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把他人成功的结果和现状误以为是他们成功的前提和原因,是一般人惰于思考,懒于推敲的一种表现。 作为早期创业公司,我们要能够把伟大公司的品牌 PR 和真实历史区分开来,回到他们跟我们一样微小 的初期,也许那里才有我们期待的取胜之匙。也只有这样,我们才会对于我们的当下有更多的耐心、 恒心和信心。